2013年2月27日 星期三

[媒體報導] 九十九個社區故事 : 《華光歲寒三友 可有機會再聚?》

九十九個社區故事 : 《華光歲寒三友 可有機會再聚?》 

《華光歲寒三友  可有機會再聚?》
    台北中山南路旁的自由廣場中正紀念堂,是許多旅人到台北的時候,選擇去造訪的地方;但大多數人不知道,距這裏一街之隔的東邊,有一個大樹環抱的舊社區─華光社區。華光社區的範圍,北以金山南路2段30巷、東邊以金山南路2 段、西側以杭州南路2段、南側以金華街為界,土地面積約12.64公頃,其中接近99%的權屬是國家,不到1%是私有地。
0227-1  
    在1903年的時候,日本殖民政府在這個區塊的愛國東路底興建了「台北監獄」,1922年改名為「台北刑務所」;台灣光復之初叫「台灣第一監獄」,1947年改為「台灣台北監獄」;1952年,看守所與監獄分立,名稱叫座「台灣台北地方法院看守所」1963 現代獄政興起,因而將監獄遷到桃園龜山;1975年,台北看守所移往台北縣土城。
0227-2
    在興建台北監獄之後,繼續建了工作人員的居住處所;日本人離去之後,國民政府司法體系的公務人員來到這裡。根據台北市大安社區大學所作的調查指出,由於台灣鄰近福建,司法體系這批公務員多來自閩北福州,他們當年經由考試通過之後來這裏服務,也就被依階級或家庭人口而安排住進了這些宿舍群。只是這些宿舍的單位面積不大,有些單身者後來成家之後,加蓋了一些房間來居住;公家後來興建水泥結構的職務宿舍,叫作「司法新村」。1980年代,台灣經濟起飛,許多外地來的移民也到這裡租屋落腳,還有老榮民的身影,讓這裡成為各種移民社群的聚落,儼然是台灣近代社會變遷的縮影。
0227-3
   特別是當年興建監獄時,圍牆使用的石材是日本人拆除古台北城城牆移來的,而台北城是清代最後興建的城廓;換句話說,華光社區蘊含了這個城市的許多歷史密碼。
0227-4
   西元2000年政府公告都市更新,這裡朝「台北華爾街、亞太金融特區」的目標作規畫發展;負責土地管理的法務部遂開始騰空土地,以便移交給國有財產局作後續處理;華光社區的居民因而面臨搬遷的種種問題,就成立自救會以情理法的層面來爭取權益。今年元宵節之前,法務部依法拆除了負責管理的幾棟房舍,引起很大的爭論,多元價值的爭論還在持續當中。
0227-5
 0227-6
    我在去年年初來這個社區散步,當天有溫暖的陽光,社區裏大樹成蔭,一棵老梅樹的花朵初綻;枝椏間有鳥巢,也有喜上梅梢的白頭翁!大門口的對聯:
         要好子弟須為善   欲高門第必讀書
0227-7
    它對鄰門口有一叢修竹,在現代主流經濟體系引領的社會變遷之中,這樣的情景將日漸消逝。頓時間,讓我產生「屋前屋背一叢竹  魂牽夢繫的家園」的萬般感觸;這裏的歲寒三友,不知可有機會0227-8

原文網址:http://www.rti.org.tw/radio/hakka/Hakka_DispatchContent.aspx?ProgID=240&DispatchID=50354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